优惠活动大厅

优惠活动大厅

Sitemap

菜用大豆-毛豆的T2T组装与群体证据揭示其与粮用大豆的分化改良

2025年7月26日    编辑:优惠活动大厅

大豆(Glycine max)是全球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,但在东亚地区,其收获的鲜荚因高营养价值和口感被作为蔬菜作物(菜用大豆)栽培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“毛豆”。毛豆在中国和日本已有两千余年栽培历史,现已成为全球贸易商品。尽管毛豆种质具有大荚、浅绿籽粒、甜嫩风味等特征,但其基因组研究有限,人们对其起源和遗传改良历史一直缺乏深入的了解。

2025年7月7日,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旭彤教授、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刘娜研究员、龚亚明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发表了毛豆T2T基因组资源(ZN06)文章,研究团队利用341份代表性的菜用大豆种质资源,并将其与超过两万份大豆种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,发现菜用大豆形成了独特的遗传分支,其起源于粮用大豆而非野生大豆。该成果发表在期刊Molecular Plant上,文章题目“Genomic and Population Evidence Uncovers Divergent Improvement of Vegetable Soybean from Grain Soybean”。务。

主要结论

1.

利用PacBio HiFi reads (30×)、ONT超长reads (70×)和Hi-C reads(53×)进行菜用大豆主栽品种“浙农6号”(ZN06)基因组的组装,基因组大小1.01Gb,组装Contig N50为51.4 Mb,共计获得20条染色体的T2T组装结果(ZN06-T2T),共检测到40个端粒和20个着丝粒,基因组QV组装评估平均质量值(QV)达到58,BUSCO值为99.3%,基因组共注释到62576个基因,转座子序列占基因组的 52.9%。新基因组发现超过4.9万个结构变异位点,其中多数与品质性状直接相关,这为今后毛豆精准育种提供了强大的基因组学工具。

2.

为追溯毛豆起源,作者分析了341份菜用大豆(VS)种质,以Williams 82为参考基因组,鉴定了340万个SNP,基于18,152份材料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菜用大豆与粮用大豆(GS)形成独立聚类。对1,117份材料的进一步分析以及群体结构支持VS起源于GS而非野生大豆(WS)。

基于ZN06-T2T,作者将341份VS种质的32个农艺性状与基因型关联,鉴定了616个候选位点,通过强GWAS信号,发现了三个关键基因用于揭示了毛豆的重要性状形成:GmFulaGmPdh1Dt1GmFula与毛豆荚果数量及糖分积累密切相关,特定变异品种不仅荚果更多,且糖分和淀粉含量明显提高,提供了毛豆甜味浓郁、口感细腻的分子依据。GmPdh1基因掌控豆荚裂荚特性,研究发现毛豆裂荚频率显著高于粮用大豆。Dt1基因决定毛豆植株的有限生长特性,并显著提高种子大小和糖分含量。研究发现,GmFulaGmPdh1Dt1单倍型组合类型(GmFulahap1/Gmpdh1/dt1)在菜用大豆中占据绝对优势,而粮用大豆则相反。

研究团队还升级了自主开发的SoyDNGP性状预测平台,专门针对菜用大豆关键性状进行优化,性状预测准确率达到86%以上。这一技术突破将显著缩短新品种研发周期,推动菜用大豆产业快速发展。

1 菜用大豆的进化历史、性状特征与改良路径




Copyright@201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 版权所有:优惠活动大厅    京ICP备15007085号-1

一对一业务咨询

在线客服

联系方式

联系电话

400-658-1585

企业邮箱

service@novogene.com
返回顶部
Sitemap